瓜渚风情36幢新加装的观光式电梯。
“这回上下楼方便多了,按一下只要10秒钟就上来了!”这两天,家住柯桥街道瓜渚风情36幢小区居民沈女士,每天进出都是电梯上下楼,别提多高兴了。
在湖西路瓜渚风情36幢居民楼前,一台观光式电梯显得十分显眼,这是小区第二台成功加装的电梯。从去年11月小区32幢单元楼成功加装全区第一台电梯后,该小区目前已成功加装电梯两台,目前正在加装电梯施工的2个单元楼,还有一个单元楼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吸引各小区、各单元居民考察团前来参观取经。
多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是一项区政府民生实事工程,政府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对小区居民也是一件好事实事。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特别是到具体实际操作上,有的小区因住户意见不一致而迟迟不能启动,那么瓜渚风情小区是如何把这项民生实事工程做好做实的呢?
多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整个单元楼住户意见统一是关键,这需要住户、物业、社区、街道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小区32幢单元楼成功加装电梯发起人林先生说:“我们单元楼刚好有合适的空地,一楼二楼是商铺,再主要单元楼里的邻里关系要好,我提出申请加装电梯后得到邻居的全力支持。”
能得到邻居的大力支持当然好,但具体到每幢单元楼情况又都不一样,比如一个单元楼顶楼要加装电梯,但平日里跟楼上楼下关系不是特别融洽,那怎么沟通比较合适呢,这就需要物业、社区干部做“老娘舅”了。“加装电梯对居民来说总是一件好事,我们也很乐意做‘老娘舅’,很多业主不太方便说的,我们介入会比较好点。”瓜渚湖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小区每个单元楼加装电梯从前期启动到施工到后期协调对接,物业人员、社区干部都全程参与,这样有利于推动电梯加装进展。
采访中,对于已经加装成功或者正在加装电梯施工的单元楼发起人或者组织人,最大的感慨就是大家相互理解,不要斤斤计较。小区有个单元楼一户人家因为不是自住的,所有住户都同意加装电梯,就是那户住户不愿意分摊费用,在社区、物业等多方做思想工作后,采取折中的方法暂时绕过了这个难题,使得电梯加装进程得以进入下一步程序。“我觉得加装电梯要将心比心,对一楼来说影响总归有一点,大家相互理解,也需要相互支持,在一些小的问题上,我们不妨大度一点,这样才能推动加装电梯进展。”作为小区一单元楼发起人卢先生说。
记者从柯桥街道了解到,2019年全街道已成功加装电梯1台,正在加装电梯施工16台,还有5台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在采访中,不少老小区也启动加装电梯工作,很多都卡在了住户意见不统一的环节上,为此记者也专门整理了一些在加装过程中住户可能提出的反对意见和解决方案,供即将启动安装电梯的老小区借鉴。
情形1 同意装,但不愿意出钱
比如有业主说,我同意装电梯,但我不出钱;有的说拿不出;有的不是拿不出,是不肯出。
解决方案:耐心做工作。
“我们需要和对方换位思考,还是要多讲道理,要不厌其烦地做工作。如果当初确实不出电梯安装费用的,就暂且不发给电梯使用门卡。如果今后要求使用电梯,经管理小组同意,并补缴加装时按比例负担的费用,同时承诺遵守公约规定,再发给门卡。”
情形2 可以装,但有条件
比如有低层业主提出,不能影响原先的进出方式,否则不同意加装电梯。
解决方案:尽量想办法满足合理要求。
“我们主动把设计方案按照他们的要求更改,同时一直非常尊重他们。只要工作做到位了,我想最终他们也会理解的。”
情形3 对费用分摊比例有意见
比如有业主对分摊资金系数有意见,他们觉得自己出的钱不应该比楼下高那么多。
解决方案:考虑调整方案,相互沟通协商。
“尽管现在一般都有一个参考的系数,但不同楼道有不同的情况,工作中还是要因地制宜,以最后协调的分摊系数比例为准。”
情形4 采光和噪声问题
比如低层住户觉得安装电梯影响采光,还会产生噪声影响他们的生活。
解决方案:用数据和专业说话
“把相关的数据或参数告诉低层住户,用专业数据说话,或者直接找电梯公司专业人士。由专业人士给住户答疑,最终他们的顾虑会消除的。”
情形5 年轻,用不着电梯
比如有些楼上住户还很年轻,爬得动,所以不同意出钱装电梯。
解决方案:感情牌和迂回牌
“针对年轻住户不同意安装,打两张牌,一张是感情牌,跟他们说,你爸妈丈人丈母娘也会来的,他们走楼梯很辛苦。另外打一些迂回牌,让他们的爸妈或者朋友来跟他们讲,最后也是有效果的,有的弃权,有的就同意了。”
情形6 突然变卦或者没理由就是不同意
比如有些业主当时答应得好好的,后来突然说不打算装了。也有业主不说具体理由,随便你出多少钱,我就是不装。
解决方案:酌情调整。
这些业主有可能是懊恼了,可能对分摊价格不满意,那就深入了解他们的想法,再做应对和调整。
“一般对反悔的业主,其他所有业主要心齐,想方设法去说服他,这个效果也有的。还有一些业主是心理问题,或者大部分是情绪问题。业主有各种各样性格,他们一般发泄一下后,又回到主题上了,时间换空间。”
|